犹太妈妈:中国父母给的爱太多,请狠心藏起一半!
她,一个出生并成长于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,曾像许多中国妈妈一样,不让孩子操持家务,一心希望他们考上大学。直到上世纪90年代,她带着三个子女回到了故土以色列,犹太家庭的“狠心”教育让她震惊,也从此改变了她。如今,在她的教育下,两个儿子不到30岁便成了富翁,女儿也将步入大学。而她则把这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,写成一本书——《特别狠心特别爱》。
她叫沙拉·伊万斯。
把母亲的爱藏起一半
沙拉是一位单亲妈妈,回到以色列时,两个儿子以华14岁、杰瑞13岁,小女儿妹妹3岁。早期的生活非常艰辛,但为了让孩子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,她从不让他们叠被、烧水、做饭。可是不久她就发现,犹太家庭的教育方式与她截然不同:即使是非常富裕的犹太家庭,孩子也必须要做家务;犹太人13岁即为成年,就要出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,如果想学习哪项技能,父母会缴纳学费,但这笔费用将来必须要还给父母。
整个以色列的教育环境改变了沙拉,她决定把爱藏一半,变得“狠心”起来。令她惊讶的是,孩子们不仅很快掌握了生存技能,成了她生活上的好帮手,还变得格 外珍惜学习的机会。“他们明白了,生活要靠自己创造。”沙拉说,“时代在进步,现在的孩子不用经历那些困苦,但父母依然要做的是,让孩子了解你的辛苦,学 会与你并肩作战,而不是一味地付出。”
不需要的橙汁,有钱也不给买
生活渐渐富裕起来,对沙拉来说,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已变得简单,但她并不轻易满足孩子。
女儿妹妹过16岁生日,沙拉给了她1600元 现金作为生日礼物,但妹妹并不满意,她想要更多。对此,沙拉故作没有察觉,甚至还拒绝为女儿点的橙汁买单。“过生日,妈妈可以请你吃一碗面,但我认为不需 要橙汁。”女儿听罢气得站起来要走。沙拉喊住女儿:“如果你要走,你把妈妈给你准备的生日礼物一起带走。”女儿想了想,又坐了下来。等女儿的气消了,沙拉 跟她讲道理:“妹妹,一杯橙汁18元,不是买不起。但是如果你要的任何东西,妈妈都满足你,你会当成是一种习惯,习惯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。将来走上社会也这样随心所欲,碰到障碍就想一走了之?那时候可没有人会纵容你。”
沙拉认为,这一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忍耐,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,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“逆商”。
拿父母的钱去追星?No!
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理财术独步天下,殊不知,犹太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“不劳无获”的法则。“想花钱,自己挣”,也是沙拉奉行的准则。不过沙拉更强调的 是,理财并不是要孩子变得更加精明,而是让他们变得更有责任感。她非常反感一些父母给孩子做家务支付工资:“在自己家劳动,那能叫赚钱吗?你在家吃饭,要 不要给父母交钱?”
沙拉认为,虽然中国孩子不可能像犹太孩子那样13岁就打工,但理财能力一样可以培养:“比如零花钱怎么用:要让孩子知道,父母的钱给你,不是让你买鲜花送给明星,当然你自己挣了钱,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,但父母给的,要花在这些方面——做慈善之事、给亲人朋友买礼物增进感情、加强团结等,让他们在花钱时体会什么叫爱心。”![]() ![]() |